在很多人印象中,冰球是一项“小众”运动——寒冷的北方才有场地,专业运动员才能玩得转,普通大众只能隔着屏幕看热闹,近几年,随着国家体育政策的推动、冰雪经济的升温以及年轻人对多元文化的接纳,冰球正在悄然“破圈”,从一项“冷门”项目演变为越来越多人愿意尝试、热爱甚至追捧的“百搭”运动。
什么是“冰球百搭”?它不是一个新术语,而是指冰球具备极强的跨界融合能力:它可以是竞技体育的代表,也可以是娱乐节目的爆点;可以是青少年体能训练的工具,也可以是成年人社交和减压的新方式;它还能和时尚、科技、文化深度融合,成为Z世代表达自我、连接社群的重要载体。
我们先来看数据,据中国冰球协会统计,过去三年,全国冰球参与人数增长了近300%,其中18-35岁人群占比超过60%,这说明什么?说明冰球不再是“贵族运动”,而正在走向大众化、年轻化,更关键的是,它不再只是“运动员专属”,而是变成了普通人也能轻松上手的“生活方式”。
为什么冰球能实现这样的转变?第一,场地门槛降低,以前一说冰球就得去北方专业场馆,现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一线城市纷纷建起室内真冰场,有些城市甚至把滑冰场改造成“冰球体验馆”,提供教学、租赁、赛事一条龙服务,第二,装备轻量化、价格亲民化,过去一套专业装备动辄几千元,如今入门级套装只要几百块,很多品牌还推出“租借+教学”套餐,大大降低了尝试成本,第三,内容传播力增强,抖音、B站、小红书上,“冰球小白逆袭”、“冰球穿搭分享”、“冰球情侣约会vlog”等内容层出不穷,让这项运动变得有趣、有梗、有情绪价值。
我认识一位95后姑娘小林,原本是个办公室白领,因一次偶然机会去体验冰球,竟然爱上了这项运动,她说:“不是因为技术多牛,而是那种在冰面上自由滑行的感觉,特别解压。”她后来加入了本地冰球俱乐部,每周固定训练,还带动了身边一群朋友一起加入,她说:“现在我们聚会不一定是吃饭喝酒,可能是冰场打卡、组队比赛,这种社交更有温度。”
不仅如此,冰球也在不断“百搭”其他领域,一些健身品牌将冰球动作融入高强度间歇训练(HIIT),打造出“冰球燃脂课”;影视公司拍摄《冰球少年》《冰上奇迹》类剧集,引发观众共鸣;还有人把冰球元素融入潮牌设计,推出限量版冰球主题T恤、帽子、滑板鞋……冰球已经从单一运动,变成一种文化符号。
挑战依然存在: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冰球?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?如何避免“网红热”后的快速冷却?这些问题需要从业者、媒体、政府共同发力。
但不可否认的是,冰球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,打破刻板印象,走进千家万户,它不仅是运动,更是生活态度的表达;不只是竞技,更是情感联结的桥梁,当越来越多的人喊出“我也想打冰球”,我们就知道,这场“百搭革命”,才刚刚开始。